根据《东方体育日报》的报道,当前中国足球的选帅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,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足球协会在决策过程中并未取得足够的自主权。至今为止,国家队的选帅工作尚未正式启动,整体上还处于初步的研究与讨论阶段,这给球队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。根据一些报道,足协对新任主教练的要求相当明确:教练团队的薪资不能超过200万欧元,同时希望候选人具备担任国家队主教练的经验,特别是对亚洲足球有深刻理解的教练自然更受欢迎。此外,执教风格最佳的选择是“欧洲拉丁派”,这也与目前的足球发展趋势相契合。
在备选名单中,现年52岁的西班牙教练赫苏斯·卡萨斯·加西亚被传是国足主教练的热门人选。他在亚洲足坛拥有一定的执教历史,并在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期间率队出征,不过,最终未能直通世界杯的他在面临挫折时被伊拉克足协解雇。赫苏斯曾于西班牙国家队担任过战术分析师,累积了丰富的战术经验,这也令他在实施“欧洲拉丁风格”和适配中国足球的技战术体系方面备受青睐。
在这方面,体育记者马德兴在其名为《国足选帅系列谈》的文章中回忆起了1997年世预赛十强赛后的情景。当时,霍顿成为了中国队的主教练,并带领球队试图冲击2000年悉尼奥运会。遗憾的是,在与韩国队的九强赛中失利后,他不得不黯然下课。然而就在霍顿被足协宣布离任之际,许多国脚站出来公开表示反对,感慨道:虽然踢了那么多年球,但在霍顿的带领下,他们才真正领悟到足球的魅力。
许多老球迷对霍顿执教时期的比赛眼熟,四后卫的平行站位、45度斜吊传球,以及他在换人时的固执风格,都是典型的传统英伦战术。然而,那时的国脚们对霍顿的赞赏主要来自于他的理论知识。霍顿作为国际足联的讲师,在理论方面十分扎实,而当时的中国球员多是在没有系统文化教育的环境下成长,从而缺乏对足球深层理论的理解。霍顿为他们解释了许多技术上的困惑,使这些球员认识到新的基础知识,这也是他们喜爱他的原因。但可惜的是,他在临场指挥和针对对手的应变能力上相对欠缺,导致了他失去职位。
当时的国足球员虽然能力不俗,但显然需要一个杰出的教练给予指导。霍顿带领国奥队与韩国队的比赛中,虽然场面上较为胶着,但最终还是未能取得满意的成绩,令人感到遗憾。此外,不少球迷对于霍顿的聘请持有不同观点,甚至认为中国足球的衰败正是自那时开始的。在十强赛的失利后,国足以健力宝球员为核心,后者在巴西留洋学习了不少足球技术。然而,国足却聘请了强调长传冲吊战术的英国教练霍顿,让这些原本技术出众的球员陷入了不适应的境地。此后,中国足球又频繁尝试学习荷兰、德国、意大利等国的战术,尝试和模仿的结果,使得球队始终无法找到适合自身的风格,这也为中国足球的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。